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Selene Zhang

填補物流業空隙,Pickupp成跨國初創靠「貼地」


  「每件產品都沒有可能一步到位,最重要是有market need(市場需要),因為即使產品做得有多好,最後沒有人用,都是功虧一簣!」本地初創Pickupp聯合創辦人彭子楓(Crystal),於2016年11月與另外兩位聯合創辦人陳柏康(Paco)和Eric,一同創辦Start-up,以創新的物流模式,加上crowdsource(眾包)概念,填補傳統物流業所需;發展至今不到3年,已把業務從香港擴展至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及越南,成為擁有約60名員工的跨國初創!

  Paco坦言,「我們的業務可發展得這麼快,確實要感謝客戶的信任!尤其物流業是非常傳統的行業,我們只是Start-up,最初只是3至4人組成的團隊,多得客戶給我們機會。」究竟Pickupp如何在打破傳統物流業的框框、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?又如何在眾多競爭對手下突圍,而成為跨國初創?

尋找市場需要 填補行業需求

  談到Pickupp的源起,Crystal表示,「我曾經在UBER工作,發現一些客戶會選擇用UBER送貨,而沒有選用傳統的物流公司;後來發現,大家需要的是服務、透明度,還有較便宜的收費;再研究下去,發現許多商戶送貨時,都想找最平的方法、最快的速度、最高的透明度和最可靠的運輸,因此我們從這些方向開展我們的Start-up!」

  令人稱奇的是,Pickupp的3位創辦人均未曾在物流業工作,所以在開展初創時,他們花上特別多的時間,探索市場需要,以填補物流業的空隙。Crystal指,「我們花了一段時間,收集客人對服務定價的意見,甚至逐個電話打去問!」Paco更說:「當初逐個逐個電話打,每日要打200通電話!」透過收集大小客戶的意見,Pickupp了解到業內原來還有許多需要,同時認識到物流業的整個供應鏈有很多環節,做到哪一個環節才足夠?怎樣實行?Crystal形容整個過程就如「摸着石頭過河」,必須不斷摸索。

  Crystal又強調,「Pickupp的定位,並非要取代傳統物流業;因為物流業是一個大market(市場),整個供應鏈好長,除了送貨,亦包括執貨、倉存、海外運輸等,包攬很多不同服務。」而Pickupp就為傳統物流業提供網絡和平台,透過他們的伙伴連繫,善用物流業現有的硬件,以加強其效能。「例如我們的伙伴包括貨倉,我們就以系統收集貨倉空置的時間,再安排附近合適的人手送件。正如地產市場有co-working space,物流的貨倉都可以這樣吧!」

  為迎合網購趨勢,Pickupp還有執貨服務的伙伴,為網上商店安排包裝及送件,填補傳統物流業在B2C(企業、消費者直接交易)服務上的不足。

發掘各地特色 東南亞市場大不同

  Pickapp用上crowdsource(眾包)概念,無論是退休人士、婦女、年輕人、上班一族或一家大細,無論有駕車、沒駕車、駕電單車、私家車或貨車,都可透過Pickupp自家開發的應用程式(App),搜尋鄰近的訂單,成為Pickupp hero速遞專員!Crystal說︰「一般的收件人,都不會介意送件者是誰,只期望對方有禮貌和準時。」當任個人都可成為速遞專員,就可打破傳統物流業送貨模式的局限,同時縮短運送時間和減省成本開支。

  建立好操作模式,Pickupp於成立一年後,決定向東南亞發展。Crystal說,「香港初創經常會被投資者或客戶問到,香港市場只有700萬人口,市場這麼細,會有何發展方向?」當大部分人初創都會選擇發掘內地或美國等市場,他們卻捨難取易,選擇到東南亞發展。

  不過,Crystal和Paco知道,東南亞雖然容易打入,要深入發展亦有難度。Crystal說︰「東南亞各地區都有不同特色和需求,好像香港送件會牽涉『過海』、上半山;去到新加坡,地形則完全不同。至於馬來西亞,有80%人口駕電單車,那是否所有貨物都可透過電單車運送?因此,我們會按每個地方需要去調整服務和定價;再進一步了解不同東南亞地方的文化和習慣,要靠當地人協助。」

  展望未來,Pickupp希望繼續進軍更多東南亞地方市場。Paco認為,要在各地市場突圍,得從客戶需求出發。「我們所提供的服務都以客為先,當在服務中每一個環境,都可滿足客戶的要求,對方自然不介意多花錢去買這個產品或服務!」

初創必答題

1. 你認為成立初創(start-up)先要具備甚麼條件/有何準備?

  Crystal︰要開展start-up,其實很難知道自己是否準備得好。就算你曾經做過start-up,都不等於曾經面對過所有問題,總會jumping into the unknown(踏進未知的情況),面對的問題有很多。作為創業者想成功,就不能怕改變!在start-up行業中,要永遠記住︰時間是最大的敵人,就算沒有競爭對手,一旦拖延,需求、市場、科技都改變了。所以要適應和懂得接受改變十分重要。

  此外,不怕被拒絕。因為接受失敗是每一日都要面對的!在start-up的世界,即使有winner(勝利者)心態,都未必等於你會贏!要向人推介一樣新事物,總會有人say no,無論是客戶或投資者,都可能會跟你say no。不要怕被拒絕,要繼續嘗試;試一千次,總會有一次成功吧!

  Paco︰我認為要做start-up,首先要踏出第一步,不然就會永遠停留於「想」的狀態。就如我當年在企業工作時已經想創業,但等了3年也沒有成事,所以首先要踏出第一步!其次是要有冒險精神,即使面前漆黑一片,都要繼續前行。第三,要有抗逆能力,明知行前一步就會跌下去,但要相信即使跌下去,你也可以抓住石頭,不會死掉!也要時常準備客戶會向你say no,了解他們的需要,從而作出改變,因為Customer is always Boss!

2. 在成立初創後,如何在芸芸對手中突圍而出?

  Crystal︰相比起其他行業,物流業是變得比較慢的行業;可能因為物流所涉及的硬件較多,如貨倉、貨車等;想轉變時,往往會被這些硬件困住。Pickupp想做的,並非去取代傳統物流業整個運作模式,而是提供一個方法,讓大家可以做到更多!我們有網絡,可以聯繫不同的伙伴,例如在香港、馬來西亞等地的貨倉。正如地產市場有co-working space(共享空間),物流貨倉也可以這樣做;只要知道貨倉何時空置、何時可把貨放進去,加上一個network(網絡),讓我們找到最近的人去送貨就成事了!我們甚至有伙伴可幫忙分貨、包裝,同時只需兩日,便可把貨物送到海外。

  Paco︰當我們在進入東南亞市場時,不少客戶都會問,作為新的物流初創,Pickupp有何優勝之處?作為一個產品經理、品牌經理,我覺得我們的服務都以顧客為先。當他們未收到件,可能需要一個sms,當他們想用WhatsApp,我們也可提供;當WhatsApp都不足夠時,我們又有GPS,甚至提供送貨員的資料,增加物流過程的透明度。每一個步驟,我們都會思考如何令客戶收件收得安心,例如讓客戶選擇送件的時間,如果時間不合適,我們系統可安排重新派件。當我們每一個步驟都滿足客戶的要求,大家不會介意多花點錢去嘗試這個服務!尤其是大機構,他們有資金,但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。

3. 要成功募資/融資有何策略和秘訣?

  Crystal︰在香港開初創,要找到VC(Venture Capital,創業投資)是有難度的。因為香港只有700萬人,投資者一定會問及初創的市場定位;因此要募資時,即使在外地未設有業務,都要讓投資者看到初創的發展方向,這是香港start-up募資時的困難。我們有幸得到多位Angel Investors(天使投資者)的支持,其後亦得到阿里巴巴香港創業投資基金的支持,現時已進入Series A Round(A輪募資)!

  Paco︰發展初創,錢是必需的;但金錢以外,要有一些策略伙伴。我們要讓投資者知道我們的市場很大,因為各行各業都幾乎需要用到物流。

4. 創業至今遇過最大的創業瓶頸是甚麼及如何解決?

  Crystal︰其實在每個地方發展,都要面對不同困難。以香港為例,這個城市地形比較有趣,即使搭的士,司機會跟顧客說「不過海」,這是其他地方甚少出現的問題。因為隧道費貴,的士司機都不想過海,更何況是貨車?而在新加坡,要擁有一架貨Van,需要先有一間公司。馬來西亞則習慣用免費電郵平台作為email地址,不需要自己設立帳戶。以上的不同的困難和樽頸位,都要一步步面對和解決。

  Paco︰我認為聘請員工是一個樽頸!因為初創公司請人往往比其他企業難,員工必須更有責任心、不怕辛苦、不怕吃虧!但香港人會以金融工作為首選,新加坡是金融工作或政府工,馬來西亞人則不是金錢可以「利誘」的;而越南人的工作效率與香港節奏相去甚遠。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dynamics(特質),最重要是如何與當地人建立關係,雖然花時間,卻極為重要。

5. 有甚麼「貼士」可與想成立初創的朋友分享?

  Crystal︰如果沒有做過其他工作,不要急着去創業。因為無論到大小公司打工,都可汲取工作經驗,在將來創業時大派用場。要營運一間公司,要對員工負責,如果完全沒有工作經驗,就會有很大的壓力。

  Paco︰我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去給他們「貼士」,但我認為香港的年輕人要對自己有信心!香港人聰明、轉數快、不怕吃虧,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創新。同時要接受在5年後,當身邊的朋友、舊同事已晉升至管理層,取得某個工資水平、擺酒會去五星級酒店,自己則在初創「初階段」努力中,心態上要承受和準備好。

文章來源:etnet

http://www.etnet.com.hk/www/tc/lifestyle/officetips/startupbusiness/62137?part=2

圖片來源:etnet


33 views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